大力支持中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,支持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做大做强,私募资本也闻风而来。因此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,通过加大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入,依托国内半导体产业基础,大力发展国产车规级芯片具有十分的可行性。
一方面,传统汽车领域一级系统供应商与二级芯片供应商开发协同效应显著,供应链格局较为稳定,新兴企业难以跻身。国内车规级芯片厂商应用规模小,无法实现自我造血,也无法在整车应用中检验芯片性能,制约芯片的迭代升级。另一方面,汽车行业为快速推出高性能换代产品,普遍倾向采购国外先进芯片产品,导致国内同类芯片失去机会。
加快智能汽车产品转型升级,整车企业与国内芯片企业强强联合,积极谋划布局下一代国产车规级芯片。抢抓新兴市场机遇,持续做强做大龙头企业。通过收购兼并、互补融合等举措快速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,推动符合车规级芯片制造企业的产线改造和能力提升
的局面,大力发展自主可控的国产车规级芯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虽然国产车规级芯片的产业发展存在不少短板,在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较多风险等问题,但是在国家部委的强烈政策支持下,依托国内半导体产业基础,通过建立健全车规级芯片的标准法规技术体系和认证体系、建立健全国内车规级芯片的供应链产业链的保护机制、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等手段,发展国产车规级芯片,定要沉下心志、耐住寂寞、保持定力,才能为中国汽车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蹄疾步稳。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方面表示,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继续领跑全球,其中车规级大算力芯片性能大幅提升。与此同时,汽车需求的疲软,已开始引发业界对汽车芯片市场可能需求低迷的担忧。
近日,针对车规级芯片特点、国产替代等,致同咨询TMT半导体行业领导合伙人、交易支持服务联席主管合伙人刘波分别接受《环球网》、《中国汽车报》专访,并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和增量主力进行大胆预测。
车规级芯片是指满足车载等级要求,零缺陷且可长期供货(一般10至15年供货周期),并通过AEC-Q认证(汽车电子委员会认证)的汽车芯片。
据刘波介绍,相较于消费级、工业级芯片,车规级芯片无论在性能和标准上都有比较明确的特点,比如车规级芯片对可靠性、安全性、稳定性方面有较高要求,具体表现在对温湿度的范围、抗振动、冲击等方面的要求远高于消费级和工业级芯片。
事实上,被称为汽车“大脑”的车规级芯片,在电动化、智能驾驶、娱乐和信息系统等维度为汽车提供重要支持。在刚落下帷幕不久的年国际消费电子展(CES)上,AI“上车”趋势背后便离不开车规级芯片的使用。
刘波告诉记者,通过CES能看出,汽车科技朝AI方向快速发展,行业对智能化车规级芯片的需求也更为迫切。如他所说,伴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,车规级芯片的市场需求大幅增长。
刘波指出,各类车规级芯片目前主要供应商以国外厂商为主,国产产品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,市场份额较低,但过去几年已取得突破,如比亚迪半导体、芯驰科技、杰发科技、地平线等国产供应商在功率半导体、存储芯片、计算芯片和控制芯片等方面已实现量产销售,其中功率半导体成熟度较高。
随着新势力以及自主品牌的崛起,我国的品牌、车型销量放大,为我国车规级芯片企业的成长营造了良好土壤。
刘波介绍道,车规级芯片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,包括控制芯片、功率半导体、传感器芯片、通信芯片、存储芯片等数十种不同类型,涵盖了电池管理、电机控制、安全系统、车载娱乐、通信和驾驶辅助等多个方面。
功率半导体是车规级芯片行业国产化程度最高的细分领域。车规级芯片中,自主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超过20%。其中低压MOSFET(金氧半场效晶体管)技术相对成熟,高压产品尚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;中低压产品市场后续预计竞争会比较激烈,自主企业需对价格竞争做好准备。
在控制芯片领域,国际厂商处于领先地位,自主企业大多布局在车身控制域,在动力域和智驾域的高阶应用国产化有较大补充空间。
刘波认为,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控系统对于功率半导体的需求将大幅增长,尤其高压芯片作为缓解“里程焦虑”的主要方式之一,未来需求量将不断提升。此外,电机控制、充电控制都是MCU(微控制器)控制芯片的新增应用场景,而且随着汽车智能化功能增多,对于使用MCU作为控制芯片的需求也有所增加。
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,传感器芯片、AI芯片、通信芯片等均成为智能汽车的新增需求。其中,智能座舱高端芯片目前国产化率较低,此类前沿的智能化功能芯片需求也有较大增长空间。
谈到我国车规级芯片产业的发展趋势,刘波告诉记者,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演进,现在整车厂越来越倾向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,芯片企业不再简单作为一个上游元器件供应商,而是与整车厂有了更多的合作,在汽车设计的早期阶段就已参与到整车制造商的项目中。
刘波建议,车规级芯片相关厂商要加强与整车厂的合作,在产品定义、新产品发布前期获得更多测试机会,降低产品开发失败风险及需求错配风险。同时,在具备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,国内车规级芯片厂商需重点关注“上车”机会,同时建立更为灵活的研发体系,以便于快速应对整车厂车型设计变化对芯片迭代的需求。
此外,刘波指出,在目前汽车行业成本持续压缩的情况下,降价是整车企业对芯片设计企业一项重大诉求,持续降本能力也是芯片设计企业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。持续降本的方式是多方面的,比如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,也可以借助产品设计等。可以说,持续降本是对芯片设计企业的一大挑战,也是芯片设计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。
根据功能划分,车规级芯片主要分为四类:计算及控制芯片、功率芯片、传感器芯片及其他芯片。计算及控制芯片以微控制器
和逻辑IC为主,主要用于计算分析及决策;功率芯片主要对电能进行转换,对电路进行控制;传感器芯片主要负责感应汽车
大力支持中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,支持集成电路龙头企业做大做强,私募资本也闻风而来。因此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,通过加大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入,依托国内半导体产业基础,大力发展国产车规级芯片具有十分的可行性。
一方面,传统汽车领域一级系统供应商与二级芯片供应商开发协同效应显著,供应链格局较为稳定,新兴企业难以跻身。国内车规级芯片厂商应用规模小,无法实现自我造血,也无法在整车应用中检验芯片性能,制约芯片的迭代升级。另一方面,汽车行业为快速推出高性能换代产品,普遍倾向采购国外先进芯片产品,导致国内同类芯片失去机会。
加快智能汽车产品转型升级,整车企业与国内芯片企业强强联合,积极谋划布局下一代国产车规级芯片。抢抓新兴市场机遇,持续做强做大龙头企业。通过收购兼并、互补融合等举措快速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,推动符合车规级芯片制造企业的产线改造和能力提升
的局面,大力发展自主可控的国产车规级芯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。虽然国产车规级芯片的产业发展存在不少短板,在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方面存在较多风险等问题,但是在国家部委的强烈政策支持下,依托国内半导体产业基础,通过建立健全车规级芯片的标准法规技术体系和认证体系、建立健全国内车规级芯片的供应链产业链的保护机制、加强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等手段,发展国产车规级芯片,定要沉下心志、耐住寂寞、保持定力,才能为中国汽车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蹄疾步稳。近日,工业和信息化部方面表示,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继续领跑全球,其中车规级大算力芯片性能大幅提升。与此同时,汽车需求的疲软,已开始引发业界对汽车芯片市场可能需求低迷的担忧。
近日,针对车规级芯片特点、国产替代等,致同咨询TMT半导体行业领导合伙人、交易支持服务联席主管合伙人刘波分别接受《环球网》、《中国汽车报》专访,并对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和增量主力进行大胆预测。
车规级芯片是指满足车载等级要求,零缺陷且可长期供货(一般10至15年供货周期),并通过AEC-Q认证(汽车电子委员会认证)的汽车芯片。
据刘波介绍,相较于消费级、工业级芯片,车规级芯片无论在性能和标准上都有比较明确的特点,比如车规级芯片对可靠性、安全性、稳定性方面有较高要求,具体表现在对温湿度的范围、抗振动、冲击等方面的要求远高于消费级和工业级芯片。
事实上,被称为汽车“大脑”的车规级芯片,在电动化、智能驾驶、娱乐和信息系统等维度为汽车提供重要支持。在刚落下帷幕不久的年国际消费电子展(CES)上,AI“上车”趋势背后便离不开车规级芯片的使用。
刘波告诉记者,通过CES能看出,汽车科技朝AI方向快速发展,行业对智能化车规级芯片的需求也更为迫切。如他所说,伴随着全球汽车行业电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,车规级芯片的市场需求大幅增长。
刘波指出,各类车规级芯片目前主要供应商以国外厂商为主,国产产品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,市场份额较低,但过去几年已取得突破,如比亚迪半导体、芯驰科技、杰发科技、地平线等国产供应商在功率半导体、存储芯片、计算芯片和控制芯片等方面已实现量产销售,其中功率半导体成熟度较高。
随着新势力以及自主品牌的崛起,我国的品牌、车型销量放大,为我国车规级芯片企业的成长营造了良好土壤。
刘波介绍道,车规级芯片所包含的范围非常广,包括控制芯片、功率半导体、传感器芯片、通信芯片、存储芯片等数十种不同类型,涵盖了电池管理、电机控制、安全系统、车载娱乐、通信和驾驶辅助等多个方面。
功率半导体是车规级芯片行业国产化程度最高的细分领域。车规级芯片中,自主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不超过20%。其中低压MOSFET(金氧半场效晶体管)技术相对成熟,高压产品尚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;中低压产品市场后续预计竞争会比较激烈,自主企业需对价格竞争做好准备。
在控制芯片领域,国际厂商处于领先地位,自主企业大多布局在车身控制域,在动力域和智驾域的高阶应用国产化有较大补充空间。
刘波认为,新能源汽车电机和电控系统对于功率半导体的需求将大幅增长,尤其高压芯片作为缓解“里程焦虑”的主要方式之一,未来需求量将不断提升。此外,电机控制、充电控制都是MCU(微控制器)控制芯片的新增应用场景,而且随着汽车智能化功能增多,对于使用MCU作为控制芯片的需求也有所增加。
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,传感器芯片、AI芯片、通信芯片等均成为智能汽车的新增需求。其中,智能座舱高端芯片目前国产化率较低,此类前沿的智能化功能芯片需求也有较大增长空间。
谈到我国车规级芯片产业的发展趋势,刘波告诉记者,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演进,现在整车厂越来越倾向提供系统级解决方案,芯片企业不再简单作为一个上游元器件供应商,而是与整车厂有了更多的合作,在汽车设计的早期阶段就已参与到整车制造商的项目中。
刘波建议,车规级芯片相关厂商要加强与整车厂的合作,在产品定义、新产品发布前期获得更多测试机会,降低产品开发失败风险及需求错配风险。同时,在具备可靠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,国内车规级芯片厂商需重点关注“上车”机会,同时建立更为灵活的研发体系,以便于快速应对整车厂车型设计变化对芯片迭代的需求。
此外,刘波指出,在目前汽车行业成本持续压缩的情况下,降价是整车企业对芯片设计企业一项重大诉求,持续降本能力也是芯片设计企业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。持续降本的方式是多方面的,比如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,也可以借助产品设计等。可以说,持续降本是对芯片设计企业的一大挑战,也是芯片设计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。
根据功能划分,车规级芯片主要分为四类:计算及控制芯片、功率芯片、传感器芯片及其他芯片。计算及控制芯片以微控制器
和逻辑IC为主,主要用于计算分析及决策;功率芯片主要对电能进行转换,对电路进行控制;传感器芯片主要负责感应汽车